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工作动态 > 地方动态
岑巩县:“微改造”提升“大幸福” 40户特殊家庭喜迎宜居新生活
字号: 分享: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以来,岑巩县紧扣“精准帮扶、精细服务”原则,精心筹划、扎实推进,投入资金14万元,为40户重度残疾人家庭量身打造“无障碍改造”民生工程。不搞“一刀切”的标准化改造,只做“量体裁衣”的个性化服务,用家门口的“微变化”传递党和政府的“大温暖”,切实打通重度残疾人居家生活的“堵点”“难点”,让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与幸福感得到显著提升。

精准摸排:把“需求痛点”变成“改造亮点”

“改造不是给什么接什么,而是缺什么补什么。”此次改造始终以重度残疾人的实际生活需求为核心,严守“安全、便捷、实用”三大准则。针对行动不便群体,在门口、走廊、卫生间等关键区域加装坐便器、扶手与防护栏,筑牢“安全防线”;针对日常起居需求,打造高低位灶台、恒温热水器、全自动洗衣机、安全电磁炉等生活设施,化解“生活难题”;甚至会根据残疾人的身高、行动习惯调整设施安装高度,让每一处改造都贴合实际使用场景。

“以前眼睛看不见,家里没装护栏时,我连挪步都怕摔,整天待在屋里闷得慌。”龙田镇胡家村视力残疾人袁光珍摸着新装的护栏,语气里满是欣喜,“现在好了,扶着护栏能自己走到院子里晒太阳,还能跟邻居聊两句,心里踏实又亮堂!”一句朴实的话语,不仅道出了无障碍改造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更映照着这项民生工程“贴民心、知民情”的温度。

规范推进:“六步工作法”筑牢“质量防线”

为确保每一分公益都用在“刀刃上”,岑巩县创新推行“六步工作法”,构建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让改造工作既规范有序又精准高效。首先,通过乡(镇)村两级联动开展政策宣传与需求摸排,为有改造意愿的重度残疾人家庭建立“一户一档”精准台账,摸清“家底”才能靶向施策;随后,组织工作人员上门开展审核评估与现场勘查,结合残疾人身体状况、家庭户型“一户一策”制定个性化改造方案,方案未经确认绝不施工;方案确定后,县残联通过公开遴选第三方的方式,确定资质齐全、经验丰富的施工单位,从源头杜绝“人情工程”;施工期间,县、乡、村干部与残疾人亲属组成监督小组全程跟踪指导,发现问题当场整改,不让“隐患”留到完工后;改造完成后,县残联、乡(镇)政府、村委会及施工方开展“四方联合”验收,逐项核查设施功能并填写验收报告,不合格项目一律返工;最后,在验收通过后交付使用。

成效凸显:100%满意度托起“幸福指数”

此次改造虽涉及户数不多、规模不大,却交出了“100%满意度”的亮眼答卷。40户家庭的生活从“不便”到“方便”,从“担心”到“安心”——行动不便的老人能自主如厕,独居残疾人能轻松做饭,曾经的“生活难点”如今都变成了“便利亮点”。更重要的是,改造不仅改善了生活条件,更赋予了残疾人群体“自主生活”的底气,他们不用再事事依赖家人,能独立完成简单的生活事务,这份“独立感”比设施本身更显珍贵。正如龙田镇总院村残疾人朱继勇父亲所说:“以前总担心他一个人在家不安全,现在设施改好了,他能自己照顾自己,我们也少了份牵挂。”

下一步,岑巩县将继续把弱势群体服务“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一方面跟进已改造家庭的后续维护工作,及时解决设施使用中的问题;另一方面扩大政策宣传覆盖面,让更多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家庭知晓并享受到这项福利。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用“小改造”撬动“大民生”,稳稳托起残疾人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让“有爱无障”的温暖在岑巩县的每个角落扎根生长。(岑巩县残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贵州省残联微信公众号

亚南说电影

贵州省政务服务移动端

贵州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