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工作动态 > 地方动态
盘州市:非遗助残拓富路·文化赋能兴乡村
字号: 分享:

在盘州市淤泥乡,一针一线的彝族非遗技艺,正编织着特殊的温暖与希望。当地艺胜民族民间旅游产品有限公司,在盘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的助力下,走出了“非遗传承+助残就业”的特色路子。这里的产品不仅远销云南、广西等省内外,更让残疾人群体有了工作、有了收入,成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走进艺胜公司的生产车间,协作的暖意扑面而来。经验丰富的老年绣工,手把手向残疾员工传授针法技巧,残疾员工则专注学习。来自淤泥乡的车强花,曾因行动不便陷入生活困顿,如今她在这里掌握了精湛的彝族裁剪技艺,生活也有了新奔头。

盘州市淤泥艺胜民族民间旅游产品有限公司职工车强花我在这里上班5年了,每个月工资有3000块钱,离家也很近。我行动也不方便,又能在这里上班,又能够照顾家庭,我很高兴。

这家仅有12名员工的企业,能量却不小。它不仅带动淤泥乡120余名村民居家灵活就业,让大家在家制作的刺绣、剪纸半成品,能通过公司统一验收、包装、销售;还为6名残疾职工量身定制了岗位与保障。针对老年员工和残疾员工的特点,企业推出弹性工作时间与个性化培训,让老年员工的“针线功底”成为非遗传承的“活教材”,让残疾员工在适配岗位上稳定增收。

盘州市淤泥艺胜民族民间旅游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柳胜这些年来,公司取得的发展,都离不开残疾人员工的辛勤付出与执着坚守。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工作环境,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和更加稳定的收入保障,让他们在舒适、安心的氛围中施展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艺胜公司的非遗产品,早已打破地域界限。独特的彝族文化元素与精湛工艺,让产品在云南、广西、四川、湖南等地站稳脚跟;近两年,公司设计的彝族服饰更登上国内演出与时装秀舞台,将传统纹样与现代设计融合,让彝族文化以更时尚的姿态走向全国。

这份成绩的背后,离不开盘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的“托举”之力。残联主动对接企业,提供政策扶持、就业指导与无障碍设施优化;还帮企业链接市场资源、拓宽电商销售渠道,更共建培训基地,让更多残疾人掌握非遗技艺。“非遗+助残”的融合模式,实现了文化传承与就业帮扶的双向共赢。

盘州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路秀颖下一步,我们将严格落实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对像艺胜公司这样吸纳残疾人就业的企业给予项目资金、政策倾斜、资源对接等多维度扶持。同时,我们会进一步拓宽残疾人创业就业渠道,在集中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等领域持续发力,通过技能培训、创业指导、市场链接等举措,让更多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增收、创业致富,真正在人生舞台上绽放价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贵州省残联微信公众号

亚南说电影

贵州省政务服务移动端

贵州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