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10月10日)来临之际,贵州省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以下简称“省精协”)紧扣今年“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的主题,特别邀请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心理学专家刘松怀研究员来黔,成功举办了两场针对性强、专业度高的心理健康专题活动,为我省精神残疾人家属及特教老师送上了“及时雨”。
暖心团体辅导,为家长卸下“心理包袱”
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支持团体活动在温馨的氛围中拉开帷幕。刘松怀研究员以其深厚的专业功底和亲和力,引导在场的精神残疾孩子家长们敞开心扉。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互动体验环节,家长们分享了日常照护中的艰辛与困惑,释放了长期积压的心理压力。活动不仅让他们学到了实用的情绪管理技巧,更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理解与关怀,有效纾解了他们的孤独感和焦虑感。
聚焦专业赋能,提升特教老师“沟通利器”
同日,在省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刘松怀研究员为来自全省各地康复机构的特教老师们带来了题为“特教老师家长心理支持沟通核心技术”的专题培训。培训中,刘教授结合特教工作的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与特殊儿童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心理支持的方法以及常见问题的应对策略。他强调,良好的家校沟通是特殊儿童康复的重要环节。现场互动频繁,老师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内容“干货满满”,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将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家长协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康复成长。
持续关注,推动精神卫生服务普惠化
省精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是省精协关爱精神残疾人群体、推动心理健康服务落地的具体举措。未来,协会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整合更多优质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服务活动,努力提升我省精神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与专业性,让更多有需要的群体感受到温暖与支持,助力实现“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的目标。
背景链接:世界精神卫生日
世界精神卫生日始于1992年,由世界精神卫生联合会发起,自1994年起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举办。其设立旨在提高全球对精神卫生问题的认识,消除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推动各国加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精神健康服务可及性,倡导“没有精神健康就没有整体健康”的理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